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当前位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院校主页
院校分数线

黑龙江  

年份 招生批次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数
2015 本科二批A段 492 458 9
2014 本科二批A段 538 494 9
2013 本科二批A段 -- -- 9

学校地址: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招生办电话

0459-6819043 ,0459-6819044

  • 院校介绍
  • 同省院校

介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黑龙江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一所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有鲜明农垦特色,以农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业大学。学校由王震将军于1958年主持创建并亲任校长,原址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裴德镇,2003年10月迁至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截至2014年3月,该校占地1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6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5303万元,图书馆有纸质文献106.35万册。44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面向全国26个省区招生,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1700余人[1]。创办时间1958年所处城市中国·黑龙江·大庆学校类型农业属  性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主管部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学校官网www.hlaflru.edu.cn学生信息: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专业信息:学校建有41个本科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学校建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专业实验室:教师信息:截至2014年3月,该校共有教职工1460人,其中专任教师850人,教授151人、副教授23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6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57人。学校自主培养了1名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和1名青年龙江学者特聘教授,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21个总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和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先后有29名教师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学校还聘请了多名长江学者、龙江学者等知名学者担任“王震讲座教授”著名教师信息:学校还聘请了多名长江学者、龙江学者等知名学者担任“王震讲座教授

(点击展开全文)
官方网站
  • 学校类型:大学
  • 学科类型:农业
  • 隶属于:黑龙江省教育厅
  • 大学实力
       基本信息编辑中文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英文名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LAU)简称八一农大创办时间1958年类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农业属性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所属地区中国·黑龙江·大庆现任校长秦智伟知名校友吕维峰,刘惕若,李海涛,杨焕民主管部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硕士点37个博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3校训困知勉行、积厚成器主要院系信息学院,工程学院,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等学校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校代码10223主要奖项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效益奖等历史沿革编辑学校由王震将军于1958年主持创建并亲任校长,校址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裴德镇。1959年,时任农垦部部长兼八一农校校长的王震将军,给姜瑞元等在校领导来信:“决定在虎林新建农大校址。”但由于自然、资金等原因迁校计划停止[2]。建校之初,校名为黑龙江铁道兵农垦局农业大学,期间还挂过密山农垦局农业大学。1958年10月30日,王震将军在学校积肥现场会议上讲话说:“农学系八班要我给农大命名,还要共产主义的涵义。同志们,叫‘八一农大’行不行?”1959年6月8日,农垦部下发“关于八一农垦大学名称问题的通知”,学校正式定名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文革第二年,学校的一个派别组织“红色造反团”夺权成功,于1967年3月9日讲学校改名为军垦大学并成立了军垦大学革命委员会。2个月后又将学校改名为东北农垦大学。1967年4月30日,牡丹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复成立“东北农垦大学革命委员会”。1969年9月2日,学校划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管理,不久学校被撤销。1973年,学校复校,时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大学”。1976年,兵团撤销,学校更名为“黑龙江农垦大学”。1978年7月7日,校党委向上级要求恢复八一农垦大学校名。1978年9月4日,省革命委员会正式批准恢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名[3]。2003年10月迁至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4]。办学条件编辑院部设置截至2014年3月,该校设八一农大校园风光(28张)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理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军事体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等教学机构[5]。师资力量截至2014年3月,该校共有教职工1460人,其中专任教师850人,教授151人、副教授23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6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57人。学校自主培养了1名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和1名青年龙江学者特聘教授,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21个总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和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先后有29名教师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学校还聘请了多名长江学者、龙江学者等知名学者担任“王震讲座教授”[1]。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创新团队、省高校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创新团队、省高校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畜禽健康养殖科技创新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动物医学教师团队、作物学课程群教学团队、农业机械电子技术及自动化系列课程教学团队[6-8]学科建设截至2014年3月,该校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7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1个省重点学科群、4个省重点一级学科。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学位类型,具备硕士招生推免资格[1]。省重点学科群:黑龙江优质米生产全程产业化技术省重点一级学科:作物学、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物学、兽医学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农业工程、农业资源利用、兽医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植物病理学、预防兽医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土壤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农业经济管理、、机械设计及理论、食品科学、作物遗传育种、基础兽医学、会计学、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植物营养学、临床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药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企业管理、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类型:农业推广硕士(作物、园艺、农业资源利用、养殖、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信息化、农村与区域发展、设施农业)、工程硕士(农业工程、食品工程)、会计硕士(会计)、兽医硕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农业工程[9-11]教学建设截至2014年3月,该校飞行技术专业为校企合作办学、专致培养通用航空飞行学员的新增亮点专业,9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12]。2013年,该校共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项、省级项目57项、立项校级项目130项[13]。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农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省级重点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会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电气化、生物技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农学、动物医学、农业电气化省级精品课程:兽医病理解剖学、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家畜传染病学、动物生理学、乳品科学与技术、作物栽培学、儒典《弟子规》与道德人生、普通植物病理学、微观经济学等省级视频公开课程:中国文学与人生、科学认知动物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寒地作物栽培技术实验中心、工商管理学科、食品科学综合实验中心黑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三江水稻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阿城果蔬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大庆油田电力集团供电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畜牧兽医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海林农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1][14][13][15-18]学术研究编辑科研平台截至2014年3月,该校设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6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测试中心、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中心、4个省部级科研基地[1]。另外还建有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研究所[5]。2010年,大学科技园获批大庆市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到位地方政府专项支持资金300万元[19]。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保护性耕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牛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马铃薯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粮食副产物加工与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校动物医学实验室、省高校谷物副产品综合利用实验室、省高校农业机械化工程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寒地作物种质改良与栽培重点实验室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中心: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新型肥料研发工程中心等[20-23][19]建设成果2006年至2011年,该校共承担科研项目682项,其中省部级校园以上项目110项,获得科研经费7800余万元。获得各级奖励156项,其中,省部级奖项26项,省高校人文社科奖14项,“优质高产多抗大豆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项目获得了省长特别奖,“水稻植质钵育摆栽技术”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发表各种学术论文23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52项,150余项成果和技术被采用和转让,累计创造经济效益80多亿元。通过“一局一点”建设和《八一农大科技服务垦区实施方案》的出台,全面推进落实“服务垦区行动计划”,为黑龙江垦区实现300亿斤粮食产能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24]。2013年,该校共获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282项(其中国家级26项、省部级49项),获批国家自然基金17项、社科基金1项,首次成为国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首席专家单位;获批立项课题经费总额再超5000万元。科技成果获奖71项,其中省科技奖8项,数量创历史新高;获批国家专利129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45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87篇;出版著作26部[25]。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3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共有纸质文献106.35万册,电子图书6156GB,中外文纸质期刊420种,各类数据库15个[1]。学术刊物《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3月。1988年编入国家统一正式期刊行列,刊号为CN 23—1275/S。1990年由内部发行改为公开发行,1991年向ISDS中国国家中心申请登记获得了国际连续出版物刊号ISSN 1002—2090。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农业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畜牧兽医、计算机应用、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成就。学报为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英文磁带版)研制中心(CUJA)的正式成员。1997年变更为季刊,同年7月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1999年3月加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2001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被确定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获证书),同年,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获证书)。2005年,经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批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26]。学校领导编辑历任领导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历任主要领导任期职务姓名任期职务姓名1958.08-1962.09校长(兼)王震1988.05-1997.11党委书记龚玉丹1958.08-1964.04党委书记(兼)王景坤1991.03-1993.09校长张万双1962.10-1967.02校长姜瑞元1993.09-1997.11校长李云江1978.01-1980.12党委书记1997.11-2001.02党委书记1966.03-1967.02党委书记刘西科1997.11-2002.05校长翟瑞常1973.11-1977.12党委书记赫忠安2001.02-2009.09党委书记1975.04-1983.11校长包化民2002.05-2008.02校长徐梅1980.12-1985.10党委书记2008.02-2013.06校长包军1985.10-1988.01校长李健之2013.06-至今校长秦智伟1985.10-1988.05党委书记王殿林内容来源于学校官网[27]  1988.01-1991.01校长现任领导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现任领导[28]党委书记李佐同党委副书记、校长秦智伟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宋来田党委副书记杨颗粒党委委员、副校长汪春、王金满、于立河、安增龙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伟凯文化传统编辑学校标识校标1.以“麦穗”与“笔尖”为基本元素,笔尖下为建校年份,环以中英文校名。2.麦穗象征着农业,笔尖象征着科教。两者融为一体,巧妙互喻,富有艺术想象力。3.三对麦粒似书卷和禾苗,具有生生不息、积厚成器之势;颜色的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底部的黑色象征着黑土地,上部的绿色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云纹线条则传递着中国文化气息。校训困知勉行 积厚成器校风唯实坚韧 团结创新学校精神(八一农大精神)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 务实求真 负重致远[2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歌[30]文化概况截至2013年11月,该校共有校级学生社团38个,院级学生社团70个。多个社团获省、市级荣誉称号。绿谷之星环保协会曾获“全国优秀百佳社团”称号,经管ERP社团曾获“省级优秀社团”称号,人文学院马列协会曾获“黑龙江省青马工程先进社团”称号,社工连曾获“黑龙江省青少年基金会阳光活动优秀社团”称号,武术协会、云海书画协会曾获“大庆市优秀社团”称号。2011年6月14日,校园广播系统投入使用。截至2011年,该校有国家级优秀社团1个,省级优秀社团2个,市级优秀社团22个。信息学院电子协会多次获国家级、省级电子设计一二三等奖。理学院数学建模社团多年参加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并获得多个一二三等奖。校级社团组织过“大庆市四校联合环保知识竞赛”、“地球一小时”、“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四校全民轮滑活动”、“暑期支教”、“疯狂英语”等规模比较大型的活动[31]。2011年,该校先后在光明日报、科技日报、黑龙江日报、农机化导报、北大荒日报、农垦日报、大庆日报、大庆晚报、大庆电台电视台、农垦电视台等校外媒体上刊发稿件80余篇[32]。历届英才编辑李海涛:黑龙江省委秘书长吕维峰: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33]李继纯: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34]张红力: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章力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谷继承:全国畜牧总站站长黄维义:曾任广西大学副校长童西荣:曾任华东政法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曾小彬:曾任广东商学院副校长周昊旬: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栾莹:黑龙江省大庆市政府副市长谢华:青岛市畜牧局副巡视员翟瑞常:曾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长 党委书记李佐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党委书记邢雪森:大连市雪龙产业集团董事长王占伟:亲子关系调正专家
>
网站首页  |  高考报考  |  职业生涯规划  |  课程辅导  |  出国留学  |  自助招生  |  成功案例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 IE6.0 以上浏览器 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 吉ICP备16007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