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址:
陕西省咸阳市陈阳寨世纪大道
招生办电话
介绍:曾用名:陕西中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学类院校。一、基本情况学校总占地面积796675.3 m2,有南(新校区)、北两个校区。现有13个教学院(系、部);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另有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二、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650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73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26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19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5名、博士后导师2名。学校拥有张学文、郭诚杰2位“国医大师”,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人,有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43人,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省“三五”人才18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32人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三、人才培养学校开设21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医学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1383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20人,本专科生12641人,留学生71人。学校有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20门,近五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近六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培育了6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四、科学研究学校坚持“科技强校”战略,形成了以中医中药为主,结构比较合理,层次比较齐全的重点学科群。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有各级科研平台31个,其中国家局级科研基地2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13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科研基地2个、省级重点研究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近五年,学校承担了“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等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0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9项。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医药》是省级优秀刊物,在省内有较大影响。五、医疗服务两所医院特色突出,优势互补,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7所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具有70多年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西北地区首家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其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特色鲜明、疗效显著,有较高的知名度。六、科技产业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力度,突出以科研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持教学,形成了产学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机制。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是集生产、经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企业总资产达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在陕西省高校产业中名列前茅。学校先后与咸阳市、铜川市、宝鸡市、商洛市、杨凌示范区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学校100多项科研成果和中药新药成功转让给省内外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七、对外交流 作为教育部最早确定的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学校先后同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培养了2000多名留学生。学校开展的“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赴美带薪实习项目”、“中韩青年文化交流项目”及 “台湾暑期游学项目”等,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学校是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三秦奖学金”院校。此外,学校还设立专项基金开展留学基金委项目,促使教师走出国门交流学习,设立“马明仁留学生专项奖学金”等解决留学生学习生活困难。八、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文化铸校”战略,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核心,在教学中强化中医药文化课程,在环境建设中突出中医药文化元素,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突显中医药特色。近年来,先后荣获2012年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 2013年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 2014年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2015年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学校具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社团活动异彩纷呈,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成长舞台,坚持30多年的“文艺百花奖”汇演、大学生辩论赛、运动会等,已成为学校传统的文体项目,烘托出莘莘学子的青春热情。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服务队多次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学生信息:专业信息:学校现设有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科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中药学专业、中药制药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预防医学、护理学和制药工程以及应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方向)、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英语(中医药对外交流)、公共卫生事业与管理、康复治疗学等17个本科专业;现有本、专科专业及方向共28个,部分专业招生文、理兼收;其中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为省级名牌专业。实验室:校本部有77个教研室、35个实验中心、147个实验室和11个研究室(所)。学校现有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有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科学系、英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家制药厂、1个陕西医史博物馆。教师信息:学校现有教职工2415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702人,并聘任外籍教师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18人。国医大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授10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级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名(老)中医16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三五人才”2人,省级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8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咸阳市突出贡献专家5人,咸阳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学校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68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0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著名教师信息:
高考报考
高考报考描述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描述内容
个性化辅导
个性化辅导描述内容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描述内容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描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