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
当前位置:江苏师范大学 > 院校主页
院校分数线

江苏  

年份 招生批次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数
2015 -- -- 0
2014 -- -- 0
2013 -- -- 0

学校地址: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101号

招生办电话

:(0516)83403064 83500009 83536996

  • 院校介绍
  • 同省院校

介绍:江苏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的苏南军区转业干部文化速成学校,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为第一任校长。1956年学校暂名江苏省中学师资训练班(无锡师范专科学校筹备处),正式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招生。1957年成立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北迁徐州,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是当时苏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60年代初,全国高校布局调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指示:徐州地区地域辽阔,要有大学,学校因此得以保留。从此,学校扎根苏北,艰苦创业,逐步发展。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11月教育部复函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学生信息: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4622人(含独立学院7960人),硕士研究生2777人(含教育硕士695人)。专业信息:实验室:学校注重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内涵建设水平稳步提升。获得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4项;有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9个;建有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其中1个为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其中1个为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教师信息: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现有的1388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4人)、副教授48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76人。有中科院双聘院士3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双聘)1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级人才(双聘)12人,江苏特聘教授1人。1名教师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名教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名教师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名教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4名教师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33名教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9名教师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名教师为江苏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3名教师获得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称号,1名教师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5人为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64人次为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38人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1人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3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著名教师信息:徐放鸣,男,1957年6月生,江苏靖江人。现任徐州师范大学美学教授,校党委书记,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学术兼职 有:中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教师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美学学会理事等。主要著述有:《审美文化新论》、《沫若诗话》、《创作个性研究》、《真理与人格的文化精神》、《高校美育概论》等。央视播出的《徐放鸣谈〈孟子〉——浩然正气与人格之美》,是《百家讲坛》大型系列“我读经典”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以来,徐放鸣已是第二次登上《百家讲坛》。2007年3月,徐放鸣应邀在《百家讲坛》连续解读《另类英雄李云龙》,引起了广泛关注。 插队经历 在徐放鸣的生命中,孟子引领他实现的第一个人生转变,就是从一名在农村插队养猪的知青变成了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那段经历也正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生活体验。徐放鸣初读《孟子》,是处在“文革”期间批判孔孟之道的阶段,当时高中毕业在家等待插队落户,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那段名言留下了深刻记忆。插队到农村后,徐放鸣很快适应割麦子、插水稻、积肥、除草以及养猪等粗活。在一次加工猪饲料时,从机器中飞出的几个刀片还差点要了徐放鸣的命!在农村,他还用中学里学到的一点医学知识做起了土“赤脚医生”,义务为农民诊治一些小毛病。 高考经过 在他插队第三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消息传来时,虽离预考仅剩一个多月,他还是开始了紧张的复习,经过艰苦努力,他如愿考上了大学,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也成为他所在的知青点上的第一个大学生。那时无论日子多苦,压力多大,希望多么渺茫,都能咬牙坚持,没有放弃!这种艰苦生活的磨练已经成为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难忘的人生记忆,而这段生活里恰恰就有孟子名言的伴随。在“解读孟子”中,徐放鸣感慨,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孟子送他走进大学校门。大学毕业后,徐放鸣先生当了大学教师,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从学术境界再次体悟了孟子的美学思想。孟子美学思想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这就是尽善尽美的人生境界。他把善作为美的内容,离开了善的内涵,美就失去了根基和灵魂,而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美善相乐。” 校长之路 而第三次体悟孟子对自己人生的影响,则是在当上大学校长以后,徐放鸣在解读孟子中认为,大学校长不仅要有良好的学术和管理形象,还要有人格之美,孟子强调,人要想获得人格之美,最关键的是要善于“养气”——“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徐放鸣认为:就是“至大至刚”的昂扬正气,就是以天下为己任,担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就是君子挺立于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这种浩然正气其实就体现着一种伟大的人格精神之美。孟子说,一旦真正实现了人的品格塑造和精神升华,就能具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就能树立起令人景仰的人格形象。这种人格之美是理想状态的校长形象,虽不能至,却应当心向往之,努力追求那种境界。

(点击展开全文)
官方网站
  • 学校类型:大学
  • 学科类型:师范
  • 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
  • 大学实力
       
>
网站首页  |  高考报考  |  职业生涯规划  |  课程辅导  |  出国留学  |  自助招生  |  成功案例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 IE6.0 以上浏览器 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 吉ICP备16007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