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址:
四川泸州市忠山路3段319号
招生办电话
介绍:曾用名:沪州医学院学校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1978年升格并更名为泸州医学院,199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2003年开始留学生学历教育。2015年4月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同年12月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学校占地2011亩。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7000余人。在职教职工500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00余人,硕士生导师581人,博士生导师13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300余人,并聘请了包括邱蔚六、樊代明、付小兵等院士在内的20余名国内外专家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学校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7个(科学学位),专业学位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有26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3个,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专业7个,双学位专业5个。学校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有省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4门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近两届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连续六年蝉联西南西北分区赛一等奖,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连续两次获国际口腔医学本科生操作技能大赛一等奖;2015年获第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医药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国家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多年位居独立设置的医药院校前列;毕业留学生回国参加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达81.88%,远高于其所在国平均水平。学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省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研究基地和机构,是“四川2011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有四川省唯一一个以医药、医疗器械研发为特色的省级大学科技园。近五年学校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400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学校是四川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图书馆是四川省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优秀图书馆。学校有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3所,编制床位总数4300余张,有国家级和省部级医学重点专科或学科8个,是国家级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国家或省级住院医生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拥有4000多万人口的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学生信息: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416人,其中留学生197人,研究生503人,本科生11,876人,专科生147人,成人教育脱产生693人。专业信息:学科专业学院现有16个二级院(系):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外国语学院、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麻醉系、医学检验系、医学影像系、公共卫生系、生物医学工程系、法学系、体育系。设有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英语、药学、中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法学、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体育、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等1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文、法等学科门类。其中,临床医学和麻醉学专业是四川省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首批品牌(建设)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法学专业是我院校级品牌专业。学院有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7门,校级精品课程18门,实验室: 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医学电生理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省级基础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实验中心。教师信息: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目前,有专任教师791人,另有直属附属医院医师504人承担临床教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兼职教学人员近2,000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正高职称的91人,副高职称的165人,中级职称的21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4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59%。有硕士生导师189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8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2人,获省、市、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49人,获国家、省部级表彰38人。著名教师信息:
高考报考
高考报考描述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描述内容
个性化辅导
个性化辅导描述内容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描述内容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描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