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83号
招生办电话
介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是公安部直属的本科高等院校。始建于1948年5月,前身是东北公安干部学校,后改为中央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1981年11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扩建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公安本科院校,并于1982年秋季招收本科生。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的名称仍然保留,继续承担培训任务。60多年来,学院为全国政法机关培养输送了10余万名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专门技术人才,被誉为“中国刑警的最高学府”、“东方福尔摩斯的摇篮”。如今,警院学子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之中有的成为公安机关各级领导,有的成为侦查和刑事科学技术专家、骨干,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学生信息:2011年学院有各类在校生6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26人,普招本科生3825人,二学位学生221人,体改生1503人,在职警察培训4000人次,另有函授生4049人,专业信息:实验室:2004年3月26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被辽宁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这是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刑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做为公安部直属院校,多年来,在刑事科学技术专业领域,无论是在教学及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刑事鉴定技术在全国公、检、法系统都是一流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是面向犯罪学领域的专业实验室,以刑事案件鉴定为主要研究方向,针对刑事案件鉴定工作中的难题和关键技术开展综合性研究。在揭露犯罪事实、检验犯罪物证,证实涉案人员、事物和案件之间的客观联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刑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涉及以下七个重要的研究方向:1.文件检验技术研究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于1956年开始文件检验与鉴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借鉴原苏联犯罪对策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笔迹检验、言语识别、印刷文件检验、污损文件检验、文件材料检验等专门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适应新时期公安司法实践的需要,从1989年开始在声纹鉴定和文件制成时间的检验鉴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并对各类书写和打印色料的种类和相对形成时间的检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目前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包括笔迹检验、言语识别、声纹鉴定、印刷文件检验、污损文件检验、文件材料检验、书写色料的形成时间检验、文件制成时间检验,并全面开展文件物证司法鉴定工作。2.痕迹检验技术研究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案件及其他各类案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门技术,实验室将以痕迹显现技术和足迹检验技术为核心全面开展研究工作。现场疑难痕迹发现与提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现场潜在(不可见)手印的显现和提取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并研制出了实用性极强的系列显现剂,下一步将针对各类复杂客体上的潜在手印的显现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最大限度的提高现场手印的提取率,为侦查破案提供证据。足迹检验研究一直是刑事科学技术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验室多年来致力于此项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足迹检验科学性研究》是公安部2002年度重大科研项目,此项研究将大大提高足迹检验在侦破案件中的使用率、从而大幅度提高足迹检验的水平。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的研究是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物理、化学、金属学、材料学、空气动力学等诸多学科。近几年承担了多项部级科研项目并获得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但这些技术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总之,现代痕迹检验技术要实现由传统的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实现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向客观化、标准化转变。3.法医病理学研究法医病理学研究一直是较为前沿的科研课题。实验室主要是侧重损伤时间的推断及致伤物形成判定的研究。《脑皮质损伤时间推断的法医病理学研究》攻克了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关键技术,使死亡时间推断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利用这一技术,现在正在进行人体软组织损伤时间推断的研究。4.视听资料检验技术研究视听资料证据包括4类证据材料:语言、图像、计算机存储资料、其他高科技设备和手段提供的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视听资料已成为信息化时代新的证据形式。经多年的研究,对传统模拟形式的视听资料的分析鉴别已有了成功的检验方法。目前,正在探索数字化视听资料的检验识别方法,最后实现视听资料的自动化检验,即实现说话人的自动识别、图像真实性的自动检验,计算机存储资料的自动分析。5.DNA分析技术研究DNA分析技术在法医鉴定中已被广泛使用,我们在继续深入进行常规检验鉴定技术研究的同时,重点开展基因芯片的法医学应用研究,使基因芯片技术在法医个人识别鉴定中成为可能。这方面的研究可使公安实战单位掌握个人识别技术,如果使这一技术在全国普及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6.毒品、毒物检验技术研究毒品泛滥已成为国际性的公害,打击毒品犯罪是公安机关的极其重要的任务。研究各类毒品及代谢物、制毒中间产物,易制毒化学品等分析方法和技术、毒品来源鉴定技术,对于打击毒品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公安工作的需求,我们正在全面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毒物分析技术在刑事案件鉴定中已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各种新药物、农药、工业毒物、生物毒素及其他毒物、麻醉药物的检验将是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新毒物的分析技术,对确定案件的性质、查找犯罪嫌疑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重大投毒案件中,确定毒物种类、来源都是案件侦破的关键。7.刑事相貌学研究刑事相貌学涉及各种人像的检验、鉴定、摹拟画像、颅像重合、面貌复原、人像处理技术等。实验室重点研究不同人种、种族、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面貌特征,为建立相貌档案资料提供理论和技术。实验室在计算机摹拟画像系统研究方面的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运用计算机摹拟画像系统为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制作了上百份摹拟画像,为侦破各类重特大案件提供了重要侦查线索,起到了关键作用。深入开展刑事相貌学研究,尤其是面貌复原技术研究这个国际性难题,是实验室今后主要研究方向,攻克这一难题,将使我国的刑事相貌学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由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刑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专家、教授,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和精湛的鉴定技术。例如,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开展圆珠笔书写时间鉴定,为丹东市“永立集团”伪造合同案,涉案金额达1.4亿之多,实验室运用此项新技术为侦查破案提供了有力证据,为国家挽回重大经济损失,有力的打击了经济犯罪。轰动沈阳的“3?8”大案,就是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的专家运用计算机人像组合系统绘制出犯罪嫌疑人的画像,使案件得以迅速侦破。在“慕、马”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潜逃到美国的“双得利”汽车公司的老板,通过越洋电话向沈阳市反贪局交代了他向夏任凡行贿的情况,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运用视听资料检验技术对这份录音材料进行了技术鉴定,为定案提供了重要证据。近年来,实验室每年受理的各类案件鉴定达千余起。到目前为止,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公安部重点项目7项,省部级一般项目32项。实验室人员研究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公安部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公安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1项,辽宁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刑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的预期目标:在今后的5年——10年的时间内,将实验室建设成公安系统内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的一流实验室,成为解决各重特大疑难案件的鉴定中心,在书写时间及文件真伪鉴别研究领域解决各类书写工具的书写时间鉴别,对各种新型办公设备制作的文件材料及真伪的鉴别,全面开展现场疑难痕迹的显现提取开展全面研究,使疑难痕迹提取率达到80%以上,在视听资料检验研究方面,将建立大样本(几十万)人口的视听资料的数据库,利用自动识别系统可以快速地检索、查询和提取犯罪嫌疑人的各种资料,极大地提高侦查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法医DNA芯片的研制,将使DNA分析技术更加普及,面貌复原的研究工作也要有突破性的进展。教师信息:教职工671人,其中正高84人(教授81人、编审2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99人,讲师115人。教师队伍中有公安部特聘刑侦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4人,享受公安部级津贴的专家14人。有3名教师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荣誉称号,2名教师获得“全国公安科技英才”荣誉称号。另外还拥有一批来自公安司法机关的外聘教官,形成了专职教师与外聘教官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著名教师信息:陈莉,女,汉族,中共党员,62年6月出生,刑侦三系禁毒专业教授,技术三级警监,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和巴黎第二大学法律与政治科学学院刑事法学专业。中国刑警学院当代犯罪威胁研究所所长。曾在沈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公安部禁毒局和国际合作局国际刑警工作处锻炼和工作。法国巴黎第二大学当代犯罪威胁研究中心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讲过毒品缉查、禁毒战略、禁毒情报等专业课和研究生法语课。主持部级课题两项,院级三项;参加多项省部院级课题。承担大量外事和国际学术交流工作。主要学术成果:译著《金融犯罪》(法)、《犯罪现场勘查技术》(美),编著教材《禁毒学》等,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几十余篇。主要研究领域:跨国有组织犯罪,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禁毒战略、禁毒情报分析研判等。
高考报考
高考报考描述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描述内容
个性化辅导
个性化辅导描述内容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描述内容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描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