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志愿填报

2021年的考生可以参考一下,一起看看未来5年“新风口”专业解析!
时间:2021-01-14 16:31:39 来源: 作者:

  对于很多同学和家长来说,在高考报考的时候都希望选择有前景的专业。那么今天和吉林省高考报考指导小编一起看看未来5年“新风口”专业解析,具体的一起了解一下吧!

  1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未来几年人工智能方面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随之而来人才缺口也越来越大,所以该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很好的,而且薪资高,根据GMIC北京2018大会发布的《AI人才竞争力报告》,AI平均年薪约33万,稳超互联网行业水平。

  2019年,专注人工智能行业研究的允能智库发布了《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综合排名》报告,这一排名从国际影响力、科研实力、人才输出、创新活力四大维度进行了分析,深层解读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的真实水平与发展潜力。

  其中排名前30的高校如下↓↓↓

  2019年,专注人工智能行业研究的允能智库发布了《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综合排名》报告,其中排名前30的高校如下: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

  2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新工科专业,主要研究新能源的种类、特点、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等,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等。

  由于它是面向新能源产业的,其学科交叉性强、专业跨度大,学科基础来自于多个理科和工科,与物理、化学、材料、机械、电子、信息、软件、经济等诸多专业密切相关。各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已有专业积累,设立了各具特色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方向等都有较大差别。

  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集清洁与可再生能源科学及工程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厦门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面向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化学储能、能效等国家急需的新能源产业方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人才的新兴专业。

  河海大学新能源专业以风能为主要方向。研究的是新能源发展所涉及到的基本气动力学理论、控制理论和发电运行理论。学习空气动力学、电路、控制理论等专业基础课。学习风力机、风力发电机组控制,风力机塔架与基础、海上风电场、风电场规划与选址等专业课。

  同学们如果要报考这一专业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由于专业开设时间不长,专业方向会有所不同。

  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

  新材料

  新材料技术是近年来国际国内前沿科学与应用领域的一大热点,是工业制造、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精密机械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基础。材料类相关专业有纳米材料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

  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能源、信息是构成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基础性学科,从民生制造到航天工程,无不与之有关联。

  所以这一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是比较广的,但一般本科的时候只能学个基础,很多材料类专业的同学都会选择继续读研。读研率高是材料类专业的一大特点。

  第四轮学科评估材料类专业

图片

  以上就是吉林省高考报考指导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未来5年“新风口”专业介绍, 我们可以看出有人工智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所以同学们有喜欢的这两个方向的,可以考虑并规划一下哦。比较大学和专业的选择都是为了以后的就业和人生规划哦~

 

关注抖音及网站,小编每天推送最新高考资讯、政策和大学信息、大学专业解读。

鼎立英才抖音号:4006799912zy

扫描二维码可快速关注:

    抖音号

网站首页  |   高考报考  |   职业生涯规划  |   课程辅导  |   成功案例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 IE6.0 以上浏览器 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 吉ICP备20003775号-1